【明代乡试录取率只有4%左右,会士录取率在10%上下,不要说贡士,偏远地区一个县能出一个举人,就算是祖坟喷火山了。

  作为秀才很可能一辈子都得不举,曾经就有一个吕姓秀才。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七岁熟读四书五经,八岁精通诗词歌赋,然后25岁穷的呀,连饭都吃不上了】

  〈吕秀才?哦是他啊〉

  〈谁啊?〉

  〈同福客栈那个〉

  〈哦!!〉

  〈他确实挺穷〉

  ————————————————

  吕秀才?此人究竟是何方神圣呢?各个朝代的老百姓都感到十分困惑,他们实在想不通,一个普普通通的秀才,其事迹怎么会流传到后世呢?

  与此同时,那些开设同福客栈的掌柜们也是一头雾水。“吕秀才?”他们纷纷念叨着这个名字,努力回忆店里是否有哪位姓吕的秀才,但结果却让他们大失所望——根本就没有这么个人!

  但他们万万没想到,这吕秀才只是一个电视剧中的人物。

  —————————————————

  【而真实情况可能更卷,中国古代小说最大IP之一《聊斋志异》,它的作者蒲松龄,19岁就成了秀才,然后考了44年还是个秀才,一代药圣李时珍,多次应试均不第,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连着三次科举落榜,第四次取考才终登进士第一。

  唐朝末年还有个叫做黄巢的科举落榜生多次没考上后崩溃了,直接塔塔开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起义,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连蒲松龄这样的大手都只是秀才?〉

  〈那古代状元的含金量比现代多多了〉

  —————————————————

  科举竟然如此艰难!这让各个朝代的老百姓都感到惊愕不已。他们虽然知晓科举考试难度颇高,但却万万没有料到会这般困难重重。天幕所提及之人无一不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即便其他一些人并不熟悉,但对于黄巢这个名字,每个朝代的人们都是耳熟能详的。尽管众人可能对他的具体才华和学识知之甚少,但仅仅凭借着他敢于发动叛乱并且能够名垂青史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其必定有着与众不同的非凡之处。

  ————————————————

  【而在北仁宗嘉佑二年,当时就出现了一场史上最卷科举参考学子有近40万,最后成为进士的就388人,其中还汇聚了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苏辙,曾巩和开创朱程理学的程颢等一众默写并背诵天团里的成员,

  如果把范围扩大一点主考官还是欧阳修,带苏轼兄弟来考试的是他们老爹苏洵,除了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中的宋六家这次人齐了。

  然而最后这次科举,上面的考生还没排进前三,而历次科举最后的状元,基本也不会是什么死背书的书呆子,状元除了基本功扎实,倒背四书五经作文写的6之外,实际还得展现出极强的治国才能】

  〈唐宋八大家这么大的IP都没前三的?〉

  【科举时除了会考经史诗词之外,还会考策论,简单讲就是考时政,他得有办法解决国家问题、民生问题,状元必须脑子里真有想法,还得心怀天下。

  就像上面说的明代状元赵秉忠,他的考试题目叫做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论证的核心就是如何去改善吏治问题,以实现政治清明社会祥和的盛世局面。

  状元需要去论述帝王和百姓,政策与法治,法治与德治等等方面,还得深入浅出的分析当时的社会现象,说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吏制的腐败,甚至得婉转地指出官吏的腐败与皇帝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最后再提出一系列文笔犀利,观点鲜明,说理透彻的改革建议。哼,我看到考题都汗流浃背了】

  〈难怪许多人都被刷下来了,没道理状元要答的卷子和你要答的不一样〉

  〈能当状元的,时政肯定有东西,考试肯定会考这些,而这些肯定占大比分,你连这些都弄不懂,还考个屁〉

  〈如果古代学子连一亩地是多大能种多少粮食都不知道,还指望他当官?庸官还差不多〉

  ————————————————

  各个朝代的老百姓看到这些弹幕之后,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是啊,如果一个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连田地有多大、能收获多少粮食这样细微的事情都不清楚,那我们还能期望他在当官的时候做些什么呢?恐怕不被自己的下属欺骗就算好的了!

  不仅如此,各个朝代的皇帝们也觉得这些话很有道理。于是乎,他们在原本的基础之上又增添了农事和算学等科目,并决定在下一次科举考试时尝试使用这种新的考试方式。

  这个决策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众多学子的抱怨和咒骂声一片。然而,尽管心中不满,这些学子们也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老老实实地回去复习备考了。

  毕竟,科举考试对于他们来说实在太过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

  ————————————————

  【国学大师、着名作家,各部门领导等各种称号都会向着状元招手。赵秉忠后来就官至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中央宣统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

  【但,也不是所有状元都是过五关斩六将的天顶星水平,在《清稗类钞》这本书里就提到了一个清朝的气运之子龙汝言。

  这位老哥原本成为秀才后就一直没中举人,后来到北京,成为北漂一族只能在八旗都统家当个私塾先生苟着,然而,运气非常好的是,就在他当教书先生的时候,刚好是嘉庆皇帝的50大寿,当时,按惯例,大臣们需要给皇帝送上几首诗词。

  而运气非常好的是,龙汝言服侍的都统,刚好不会写,这叫龙汝言代笔,刚好龙汝言又喜欢耍点小聪明,他直接就从以前康熙乾隆写的诗句里面找了一些名词佳句,移花接木了一下,组成一首长诗送了上去。

  而另一边,嘉庆一看,不但没怪罪,反倒还还感动哭了,因为他觉得,嗯,南方士子往往不屑诗先皇诗,此人熟读如此,具见其爱君之诚,感动的直接就让龙汝言成了举人】

  〈???〉

  〈这什么鬼操作?〉

  〈这是别人不知道,要知道,直接把这摊子掀了〉

  【成为举人后的龙汝言,就想着再去考一考,然而他水平确实很有限,后来去参加科举,又一次被刷了下来,但是谁能想到嘉庆这个时候仍然对龙汝言念念不忘,一看上榜的人里面没有他就表示今年考生质量不太行嘛,后来主考官愣是没办法,但后来举行的科举里面,硬是把龙汝言抬到了状元的位置,朕看人果然没错,我所赏果不谬也】

  ——————————————

  古往今来各个朝代的帝王们看到嘉庆帝的这番操作后,无一不哄堂大笑起来。

  清朝那些在嘉庆帝之前的皇帝们更是气得咬牙切齿,恨不能直接冲过去狠狠地抽打他一顿!

  毕竟科举制度可是关乎国家人才选拔和未来发展前途的大事啊,又岂能容得下他如此胡来呢?

  嘉庆则表示:我没做过,不是我!

  ————————————————

  【总的来说,除了气运之子以外,几乎所有状元都不会是死记硬背的书呆子,这些状元放到现在,不出意外也是顶级学霸,而在这群状元背后,真的可以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在古代读书就意味着脱产,而古代生产力有限,孩子要当秀才,光靠努力读书是远远不够的,光是供养一个持续脱产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人就需要一普通家庭几代人的努力,而这也只能让孩子得到科考的入场券罢了。

  至于能不能考中,我上面也说了,每一轮考试的概率基本都在10%以下,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状元,但和古人不同,我们每个人都手握一张入场券,和古人比起来,我们每个人都是胜者】

  【所以还是那句话,走上考场就算胜利,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不要有太多压力,我就不祝大家前程似锦了,我祝你们马到成功,乘风破浪,披荆斩棘,金榜题名,然后开心的享受这个夏天】

  1秒记住官术网网:tbxsw..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灵龙看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历史:老祖宗被二创创疯了,历史:老祖宗被二创创疯了最新章节,历史:老祖宗被二创创疯了 官术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