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诸葛武侯发明的,还是曹髦推广的,反正现在城墙上守军吃的都是发面馒头。

  也可叫“蛮头”。

  除了馒头,还有羊汤喝,伙食还算可以,虽然汤里没什么油水,但好在盐放的足够。

  李元徽跟杜并、裴行方、裴行恭,还有杜并一队的什长,柳预、郑安世等人围坐在一起吃饭。

  他们这里除了馒头和羊汤,还有裴行恭不知道从哪弄来的两只肥鹅。

  “听说了吗,关中的援军到了,这杨巡逆贼,估计蹦跶不了几天了。”

  “关中还能派出援军来?倒也是,长安那边留的人比洛阳都多,在召集些州郡兵,两三万人还是能凑出来.”

  “两三万人?如何济的事?杨巡现在的都快十万之众了,狗入的,这叛军还越打越多了”

  李元徽听着几人说话,始终不言语,专心的干饭,等到填饱肚子才开口道:“关中的援军来了,怕是咱们就得出城作战了.”

  杜并道:“这几日守城守的我正憋闷,若是出战,正好出去杀个痛快.”

  其他几人也是面色各异,或跃跃欲试,或面带忧色。不过整体来说,这个时代的贵族子弟,还都是受过严格训练的,自幼练习骑射武艺。甚至有些本事,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机会学习和掌握。

  对于上战场,想的更多都是建功立业。

  而这些人,其实是非常不错的军官团,他们多少都懂得些兵法,识文断字更是不在话下,也知道军中的规矩和一些典章制度。

  至于那些仆从,虽然说是奴仆,都是各家的护卫、部曲,平日里吃喝都不差,一个个比起中军的士卒都健壮,也都练过武艺器械,有的甚至还会骑射,还有一部分随家主上过战场,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

  这些人披上甲,就是一等一的健卒。

  有合格的军官团,又有优良的兵员,只要稍加整训,就会成为一只战斗力出色的军队。

  最少在这个时代而言,绝对够用了。

  吃过了饭,李元徽又检察了一下自己的甲胄,是一件穿起来稍微有些大的明光铠,算得上制作精良,又给弓上了弦试了试。

  李元徽看过破站的一个视频,上面说过冷兵器时代,杀伤敌人最多的往往不是刀剑马槊,而是弓弩。

  他的箭术比不上家里的二哥和三哥,但也算不错,射活靶也能十中六七。

  他已经打定主意了,一旦上了战场,就躲在后面当个ADC,放放冷箭,韩全和家中护卫不用嘱咐都会重点保护他。相当于三十个辅助保一个射手.

  冲锋的事,就让裴家兄弟去,这哥俩马槊使的都不错。

  而裴行方这个跟李元徽同龄的少年人,也这就是一心想要建功立业,因为他的父亲河南赞治裴弘策,就是前次出征讨伐杨巡的主帅,却大败而回险些被留守高士则正了军法,裴行方是抱着雪耻的心态。

  他的愿望,不出意外,应该在几日后就实现了

  “李四,高仆射和赵将军过来了”

  听到杜并的提醒,李元徽立即站起身来,招呼着众人站好,整理好仪容其实也没啥好整理的,就是让人把兜鍪都带正了,然后靠城墙边上围绕着垛口分散站好。

  这时候李元徽突然有种当初在大学时候,有领导来学校检察工作时候的心态.

  高士则穿着紫袍,带着幞头,个头很高大,很有威严。

  落在他身后一个身位的赵翊,很雄壮,甚至可以用胖来形容,挺胸鞠肚,把一副大好明光大铠都撑得鼓鼓囊囊的,跟李元徽在影视剧之中见到的将军其实有些差别。

  事实上,这个时期的猛将几乎都是这种身材,有道是身大力不亏,而且脂肪其实对于古代作战之中,无论是行军还是作战,都是很大的用处。

  武将大多养的膘肥体壮,就算断粮了都能比别人多抗几天,而且也能在剧烈的搏斗之中保护身体。

  两人身后跟着几个折冲郎将,包括李元徽的老舅在内,巡视了一番之后,就径直往下一段城墙走去,并没有因为李元徽本队的士卒头盔带的正而留下什么特殊青睐,也没有什么看你骨骼惊奇月结提拔之类的桥段,只是随口询问了都尉李怀真几句。

  等两个大领导走的远了,这边众人才又重新或坐或趟,怎么舒服怎么来,毕竟穿着一身甲胄,别说作战,就是光站着,消耗都是很大的。

  不穿又不行,叛军的攻势虽然暂时停滞了,但谁知道啥时候就开始攻城了,没甲胄在身一个冷箭就能要了小命。

  “赵将军真是威武,还不到三十岁就做了左领军将军,听说他在军中颇得人心,中军有不少将领都跟他相交莫逆,据说他们义结金兰,共有十人,号‘义社十兄弟’.”

  杜并看着远去的胖大武将,神采奕奕。

  裴行方道:“赵将军能得圣人信重那也是本事,上次征伐辽东可是唯一全军而退的将领。”

  堂兄裴行恭却有些不以为然道:“本事?我倒觉得是运气更多些,他要是随两位大将军往平壤去,还能全师而退?”

  李元徽并没有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但却对刚才杜并口中的“义社十兄弟”来了兴趣。

  因为他好像是在哪听过。

  义社十兄弟?怎么有种特别熟悉的感觉呢,是谁来这.

  “十九,想什么呢?郎将叫你过去。”

  李元徽愣了一下,一看是族兄李怀真,又往城门楼的方向看了一眼,正是舅父窦广。

  “十哥.”

  跟族兄打了个招呼,李元徽就赶过去走到舅父窦广的见礼。

  “见过郎将。”

  窦广瞪了他一眼:“这就咱们两个,叫什么?”

  李元徽嬉笑道:“嘿嘿,见过阿舅。这不是身在军中,得守规矩吗”

  窦广笑道:“少跟我扯这些,这几日如何?”

  李元徽道:“有阿舅的关照,自然是一切都好,若是晚上不用值夜就更好了”

  “想什么呢你小子?军中规矩,我都得值夜,伱这竖子.”窦广笑骂着,随后又正色叮嘱。

  “这几日就要出兵了,一切小心,不要逞强,叛军虽然攻城停滞了,却不是不敢战,之前裴弘策率军万余人,都被打的全军覆没,回到洛阳的时候,身边只有十几个人,之所以不攻城是他们缺少攻城器械,本来固守洛阳就行,等到大军回师,平叛还不是手到擒来?可高老头和姓赵的偏要出战,不就是为了在圣人面前邀功,那杨巡我熟识的很,杨家几个兄弟各个都骁勇无比”

  窦广出自扶风窦家,是关中大族,跟从龙一派的渤海高氏,以及涿郡武夫出身的赵家人都不挨着,因此言语之间也都是轻蔑。

  道了几声不满,又叮嘱李元徽几句,让他一切小心行事,不要逞强,若是出战时候该如何如何。

  李元徽则是满口应下来,心里也觉得这舅舅说的就是有道理。

  本来窦广的是知道这个外甥的秉性,喜欢跟他二哥较劲,怕他上了战场贪功冒进,再有什么闪失,怎么跟故去的姐姐和怀远的姐夫交代?

  但李元徽现在成分比较复杂,跟原来的他肯定不是一个想法。

  战场都不想去,怎么可能贪功冒进?必然是能躲则躲,能混则混。

  从城门楼走的时候,窦广拍了拍他肩膀,又递给他一个纸包,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回到自己那截城墙,李元徽才把纸包打开,看到里面的饴糖,会心一笑。

  又想起一些“往事”。

  李家几个外甥跟舅舅的关系就一直都不错,以前还小的时候。窦广就总带着他们兄弟还有窦家子弟一起出去玩耍,或是去出城郊游射猎,或去逛洛阳的南北市,

  每次去逛南市,总会给他们买些吃食和玩意儿,小时候兄弟几个还因为这些小东西打过架其中李元徽最喜欢的就是这种用大米小米或者大麦制成的饴糖。

  哪怕已经披挂上阵了,在舅舅眼里,他还是个喜欢吃甜食的小孩儿啊。

  拿起一颗,含在口中,嘴角微微翘起。

  怎么还有些想家了呢。

  (本章完)

  1秒记住官术网网:tbxsw..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灵龙看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最新章节,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官术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