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当场石化。

  袁耀还在自言自语道:“现在为兄治下,只有南昌、鄱阳、南城、庐陵四个一等县,让你兄长去哪个县当县令呢?”

  “南昌县令是我最近才任命的,不便更换。”

  “鄱阳县倒是不错的去处,只是当地强宗大族势力盘根错节,我还尚未厘清,你兄长去了怕是有些麻烦。”

  “南城县倒比较泰平,只是有些偏远,也不是郡治,升迁的机会少一些。”

  “庐陵县估计不行,你叔父还在那当县令呢。”

  “算了算了,干脆让你兄长来了后自己选吧,他想去哪个县当县令都成。不想当县令,三个郡的郡丞随他挑!”

  “为兄如此安排,不知贤弟意下如何?”

  一向高高在上的袁耀,此时完全一副舔狗的嘴脸。

  诸葛亮身材高挑瘦削,皮肤白净细嫩,面容清秀端正,眉眼深邃,额宽鼻高,唇红齿白。此时他一脸冷漠之色,反倒活像一个“冰山美人”。

  好你个袁耀!

  在这跟我装举贤不避亲是吧!

  在这儿装你任人唯贤是吧?

  我就不信,我试不出来你的底线!

  咬了咬嘴唇,诸葛亮再次开了口。

  “《左传》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我叔父之前与袁兄您多有不睦,但其就任庐陵县令后,上尊号令,下宽黎庶,已然悔过自新矣!”

  “不知袁兄您可否高抬贵手,再给我叔父一次报答袁氏提举之恩的机会!”

  诸葛亮这次是真的发了狠。

  既然拿不准袁耀内心到底是一个举贤避亲还是任人唯贤的人,那就直接从他厌恶的人和事情上下手。

  你袁耀越讨厌哪个人,我就越要为他说好话!

  而对于袁耀而言,诸葛玄一定是他最为嫌恶的对象。

  在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后,诸葛玄理应为袁术效力尽忠,也应该靠拢袁耀这一方。

  为举主尽忠,是汉末乃至魏晋时期的社会准则。

  而诸葛玄却选择背弃袁家父子,直接倒向了昔日的上级荆州牧刘表。

  诸葛玄的行为,往轻了说是墙头草两边倒,往重了说是忘恩负义。

  这种情况下就算袁耀直接斩了诸葛玄,世人也说不出什么。

  但袁耀只是选择了罢免和贬斥诸葛玄。

  这倒不是袁耀心存仁厚,在大多数人看来,袁耀此举不过是为了顾及到一些情面。

  毕竟是老爹任命的秩两千石地方大员,就这么杀了也有些打自己爹的脸。

  可以先把诸葛玄贬斥到外地,过一段时间再随便找个罪名然后杀了,也不会有多少人注意。

  虽然诸葛亮并不认为袁耀会是那般狠辣之人,但他为人谨慎持重,凡事都深思熟虑,会考虑任何最坏的情况。

  因此他不得不防,袁耀有对自己叔父下手的心思。

  索性借今天的以进为退之计,试探袁耀到底如何想的。

  诸葛亮说了一大通,袁耀直到最后一句才听明白。

  什么叫“再给叔父一次报答袁氏提举之恩的机会”?

  意思就是让我再提举你叔父一次,再给他一次知恩图报的机会!

  原来还是给自己的近亲求官呐!

  这算什么?

  袁耀盯着诸葛亮,沉默了片刻。

  诸葛亮同样也紧盯着袁耀,捕捉着袁耀眼中任何一丝可能出现的变化。

  快啊!

  快暴露你的本性!

  愤怒起来!

  怒斥我!重责我!

  不要因为我是一朵鲜花而怜惜我!

  良久之后,袁耀的眼神果然变了。

  变得柔和了起来。

  像是一个大哥哥在看着懂事的弟弟一样。

  “好孩子啊!”

  袁耀将双手轻轻放在了诸葛亮肩头,哽咽道:“真是个知孝悌的好孩子啊!”

  “你兄长,还有你叔父如果知道你这么为他们考虑……”

  诸葛亮瞪大了眼睛,很是不敢置信。

  “袁兄,可能我说的不够清楚,我并不是只让你召回我叔父……我是想让他官复原职,继续当太守!”

  “听闻庐陵太守一职空缺,不如由我叔父就地充任!”

  袁耀满不在乎地点了点头,一把将诸葛亮搂到了怀里:“嗯嗯啊啊!”

  “我知道你的心意,我明白。”

  “不光想着家里人,还为我考虑,难为你了!”

  啥?

  诸葛亮趴在袁耀肩头,满脸惊疑之色。

  我啥时候为你考虑了?

  袁耀深情道:“知道我最近头疼这几个郡守和县令的人选,特地给我推荐。”

  “你的功劳我记下了!”

  诸葛亮一把推开袁耀,满脸透漏着惊恐之色:“不,不是这样的,我没有!”

  “这不是我,我不是想这样的!”

  袁耀已经进入了自己的状态,根本不管诸葛亮如何辩解,只是将其搂住。

  “不用装了,为兄都懂!”

  “你这光为他人着想的性格,以后出社会了容易吃亏的!”

  袁耀已经真把诸葛亮当弟弟了。

  当然,他也无比希望和诸葛亮建立某种超友谊关系。

  诸葛亮彻底凌乱了。

  虽然这个结果是美好的,既给诸葛瑾求下了官职,又使得诸葛玄重新当上了太守。

  但和我的出发点完全不一样啊!

  你应该指责我,批评我,为亲长求官的行为是不对的!

  现在这算什么?

  真让我兄长和我叔父都给你效力?

  这完全违背了我琅琊诸葛氏的祖训呐!

  想我琅琊诸葛氏,也是上古氏族的裔传。

  诸葛氏的先祖,是商朝伯益的后裔葛伯,当时被封为诸侯。葛国灭亡后,有一支迁居诸城。

  秦末农民起义时,陈胜部将葛婴在农民起义中屡立战功,却因谗言所害,遭杀身之祸,而汉武帝为其不平,遂赐其子孙为诸县侯,由此,后人取“诸”及“葛”字,合姓“诸葛”。

  后来诸县侯国国除,一支诸葛氏又迁居阳都;在西汉时还出过司隶校尉诸葛丰这样的公卿,这便是诸葛亮这一脉的由来。

  据传,诸葛家先祖们为了诸葛氏能长久流传,经千百年形成了一条祖训。

  清平一心为国,乱世分而事之;不分嫡庶宗支,祖业方为长久。

  从诸葛丰开始,琅琊诸葛氏就一直秘密按照这个代代口口相传的祖训行事。

  这就是为什么诸葛珪、诸葛玄两堂兄弟虽然嫡庶有分,但互相照应养护老小的原因,诸葛玄更是待诸葛亮视如己出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成年的诸葛瑾没有选择与诸葛玄和几个弟弟同来豫章,反而独自游历江淮吴中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在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后,诸葛氏却在魏蜀吴三国皆有传系的原因。

  清平一心为国,乱世分而事之!

  我诸葛亮绝对不能违背祖训!

  使出全身的力气,诸葛亮再次从袁耀的怀中挣脱了出来。

  “少将军,谁说我只会为他人着想?”

  “我也要为我自己着想!”

  袁耀抹去自己眼角自我感动的泪水,问道:“为你自己着想?”

  “怎么个着想法?”

  诸葛亮挺着胸膛,鼓着腮帮子,脑筋飞速运转。

  这次一样要想一个袁耀百分百拒绝的事情!

  而且是很过分的那种事情!

  必须逾越礼法和常规的事情!

  ……

  就算他袁耀最终还是答应了,也会被世人所不解和嘲笑的那种事情!

  ……

  我想到了!

  我想到了一个袁耀绝不会答应,很过分,很逾越,会被招来世人不解和嘲笑的事情!

  那就是——让袁耀聘请我当首席谋士!唯一的谋主!

  另外再加一道保险!

  光是偷偷摸摸任命我当他的幕僚也不行,还必须得让他将此事对天下广而告之!

  lwxs biqudus yueshuba hqshu

  biquge111 xiaoshuoshu lwxsw 5ixs

  shoufashu shumitxt qcxs dushu360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灵龙看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之仲氏太子,三国之仲氏太子最新章节,三国之仲氏太子 freexs.org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