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六百三十四章 自己开个朝廷

小说:锦衣状元 作者:天子 更新时间:2023-05-07 12:26:24 源网站:69书
  69书吧 69shuba,最快更新锦衣状元最新章节!

  @@唐寅闻言,连连点头。

  「听你这一说,连我都想把你塞回翰林院,让你在里面安心读个十年书,不令你过问朝事……但这有用吗?切!」

  唐寅只是在打趣,他知道现在新皇势力根本少不了朱浩。

  若是朱四刚登基时,没有朱浩就算了,现在既然有这么个算无遗策的军师,为何不用呢?

  朱浩笑道:「所以说,唐先生其实跟孙老,对我都是一片好意……我们不探讨此问题,先生之前说,帮我联系江南之地的工匠,现在可有眉目?」

  朱浩现在最缺的就是有着一身娴熟技能的匠人。

  工部有不少,但以如今朱浩的资历,尚且没有资格调用工部的工匠。

  唐寅作为工部员外郎,也没有调动工部匠人的能力,因为他的官职只是在体系中增设,并不能干涉到原来体制内的事情。

  现在既要开矿,还要冶铁炼钢,改进蒸汽机,以后还要造船、造火器,这些都需要大批工匠的支持。

  吴中有一点好,那就是人才辈出。

  越是安稳富庶的地方,越是会诞生一些精通奇Yin技巧的匠人,这是社会需求所致,若换作北方,工匠更多是讲究大开大合的泥瓦匠、木匠,放到中原等各处坚持遭灾的地方……手工匠人很难生存,以至于随着明朝社会逐渐安定,大批工匠开始往江南一带迁徙。

  现在唐寅在朝做出了一定成绩,可以通过他出身吴中的身份,帮新皇招募到一些工匠。

  之前苏熙贵也在做,但苏熙贵毕竟是发迹于江西、两湖之地的商贾,根基尚浅,很难招募到顶级的工匠,因为那些工匠许多都属于豪门巨富,没有正当的名义,很难让别人放手。

  「快了。」

  唐寅回答,「已有十数人,应约前往京师,就这还是拿出你所制琉璃器皿,让他们觉得大有可为,才会动身北上。让他们学会你的技术,只怕你……」

  唐寅的意思是,人家是看中你的技术,才会来京城碰碰运气。

  别到时候你不给人家技术,只想把人留住,或是回头让人把你的技术学会了,你不肯放人,到时后悔。

  朱浩笑道:「琉璃这玩意儿算不得多金贵,时代要发展,岂能敝帚自珍?放心,既然我把他们请来,就会倾囊相授,就怕他们学不来……或是领悟不到其中精髓。」

  朱浩要这些工匠帮他改进技术。

  朱浩自己毕竟不是工科出身,很多东西,看似有现成的模板,但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朝当官,还是皇帝跟前最重要的幕僚,朱浩根本就没法把所有精力放在试验和改进技术上,就一个简单的蒸汽机,朱浩光在密封这一件事上,就花费了两年时间进行改进,但效果依然不是很理想。

  靠一个人来改变时代……始终太过理想主义。

  唐寅道:「首批人或者再过三两天就到,到时我让徵仲帮你联络,他最近也想求得一官半职,你有时间见见他……」

  徵仲就是文徵明……

  唐寅曾经的难兄难弟,到现在文徵明还没有求得很好的出路,一个秀才,在京城能混出什么名堂?

  现在文徵明大概一心跟着唐寅混了。

  ……

  ……

  唐寅第二天就踏上往西山之路。

  这一去大概又要半个多月。

  随后文徵明主动前来拜访朱浩,得唐寅提点,文徵明虽不知朱浩在新皇体系中的作用,但也知这位小状元来头很大,可能是改变他一生的人物,所以文徵明见到朱浩后非常客气。

  「文先生,您是家师的朋友,便是我师长,不必如此

  客气。」

  朱浩笑着跟文徵明寒暄。

  文徵明急忙拱手:「哪里,哪里,在下一介寒儒,岂能与朱大人相比?」

  论恭维人的本事,文徵明真有一套。

  「大人」在唐宋以前,泛指父母叔伯等长辈,元及以后的朝代,才逐渐出现称呼官员为「大人」,比如《西游记》中,唐僧一行途径诸国城门,皆称门使为「大人」。朱浩心说,以「大人」来对自己称呼的,你文徵明算是第一个。

  但问题是,历史上文徵明也算是有节气,拒绝宁王的征召,眼光独到,至少比唐寅那货强……朱浩一直觉得,唐寅***前应该不是不知晓宁王的野心,前去江西为红颜多过其它,或许就是被娄素珍蒙蔽了双眼。

  这大概也是为何后来见到娄素珍,甚至是见到心仪女子时,唐寅都很扭捏的原因。

  算不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朱浩道:「文先生客气了。今日不过是例行一见,约个地方,回头有事只管派人来知会……唐先生说,过几天会有江南工匠到京城,到时望文先生引荐。」

  「要的,要的。」

  文徵明显得很欣慰。

  自己既是给唐寅做事,又能接触到新皇跟前的人。

  相比于朝中官员勾心斗角,文徵明所在意的只是自己的仕途前景,所以朱浩不用担心他出去乱说。

  也没人会在意这样一个「小人物」。

  尽管文徵明在文坛中地位不低,但在官场,文徵明连个屁都不是,考中举人或还有一点社会地位,一个生员能干嘛?

  去当个教书先生,连那些豪门大户的门都进不去呢。

  ……

  ……

  朱浩给文徵明留下联络方式。

  现在朱浩给力文徵明一个联络人的身份,尽可能从江南招募一些士子和工匠,为自己所用。

  唐寅和文徵明别的不行,在文坛的号召力还可以。

  江南像唐、文二人终于的落魄书生不在少数,郁郁不得志,读书人遍地的江南,有一点学问,会作两首诗,提笔写一幅不错的书法,或是作一幅山水画,便自诩文人,但距离士族阶层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些人心比天高,命却比纸薄。

  都是眼高于顶的读书人,本来就算考中举人或进士,走上仕途,也未必有大好前景。

  但现在朱浩给了他们一条捷径,可以到京城走上官途。

  朱浩又见了孙孺。

  孙孺还是那副吊儿郎当的模样,见到朱浩便抱怨:「先生,您让我在国子监中多结交一些人,有什么用啊?朝廷官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若我介绍的人都有机会当官,那我怎么现在还在国子监厮混?」

  朱浩不但用唐寅的号召力,从江南之地征募士子,也试图从国子监中寻找人才。

  指望孙孺这个二愣子不可能,这件事更多是依靠公孙衣。

  但从某种程度而言,公孙衣跟孙孺的能力半斤八两,都不是那种极具个人魅力,能让别人心甘情愿投诚并为之所用的大才,在号召力上远不如唐寅和文徵明这样的名士。

  朱浩道:「正统官缺,自然轮不到他们,但谁知以后朝廷会不会多出一批此前从未有过的官缺?」

  「啥意思啊,先生?」

  孙孺听得很糊涂,「听您话里的意思,先生以后要自己开个小朝廷?」

  「就当是吧,你有意见?」

  朱浩瞪着孙孺。

  孙孺顿时没了脾气。

  朱浩冷冷瞥着小子一眼。

  其实有一点朱浩不是在敷衍和欺骗,他的本意就是要开个「

  朝廷」。

  要改变时代,就得在朝中新设官位。

  矿山、冶炼厂、大型工坊、船厂、火器场……这些不单纯需要工匠,还需要行政和管理人员,若以后朱浩真有机会控制这些新衙门,当然需要跟朝廷原有的体制进行对接,指望那些传统出身的进士?

  他们能乐意?

  这些人进了新衙门能好好办事?

  这些新衙门里,要的可不是职业政客,最好是一群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给点阳光就灿烂的那种,比如说文徵明。

  让其能看到希望,在新衙门里做得好,将来有机会跻身朝廷中枢,升到高位,跳出科举的框架而找到另外一条上升的途径,换个方式实现读书人当官、为国为民的理想。

  只有这群人,才会甘心为朱浩卖命。

  此设想,朱浩在朱四尚未当皇帝前,就与其提过,得到朱四的大力支持。

  现在朱四于朝中受到守旧老臣的极力打压,这就给了朱浩很好的施展空间。

  朱浩为何要设计得兜兜转转,让杨廷和对朱四那般强势无礼?

  为什么要把老臣给逼到用非常手段?

  并不是为了帮朱四,而是要制造一种危机四伏的险恶环境。

  如当初朱浩设计把朱四送到京城当人质,只有朱四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才会知道谁对其最好,才会知道应该仰仗于谁,至于杨廷和先前对新皇派系的一系列打压……看起来是杨廷和无奈之举,但更多是朱浩设计便是如此。

  「别总去花天酒地,也别想那些酒桌上的朋友。」

  朱浩对孙孺一番耳提面命,「入夏前,争取给你调个实际点的差事。」

  孙孺一脸激动地问道:「是让我去当知县吗?」

  朱浩很无语:「想得美!以你的能力,能当好一县之尊?」

  孙孺满脸憋屈,有点失落。随即却觉得先生说得好像也没错。

  「别想自己立府,先想想自己能干点什么,或者跟你师祖干,或是调到京城周边的衙门当个属吏,多磨练磨练……」朱浩道。

  孙孺支支吾吾:「先生,我明年还要考进士呢……」

  朱浩抄起桌上的茶杯就想往这小子身上砸,孙孺马上改口:「我听先生的还不行么?先生啊……您年岁还没学生大,人前就给我留点面子吧,不然别人又要取笑我了!当弟子的,也要脸面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灵龙看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锦衣状元,锦衣状元最新章节,锦衣状元 69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